一线医务人员

与病毒贴身较量的“侦察尖兵”

时间:2020-04-07

样本分拣、灭活、提取、扩增……在河北燕达医院中心实验室,一支由12名成员组成的“特战队”全副武装,正进行着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2月13日,河北燕达医院中心实验室作为我市首家县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除了负责本院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急诊科的标本检测外,还承接三河、大厂两地核酸检测工作,高峰时期一天要检测300多份核酸样本。截至3月25日,检测组成员已经与病毒面对面交锋42天,完成9000余份新冠病毒核酸样本检测,为患者确诊医治和隔离防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抽调了12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骨干人员组成检测小组。大家每2人一组,三班轮番‘作战’,24小时值守,争分夺秒为前方临床提供准确数据。”河北燕达医院中心实验室科教合作部主任张延海介绍。

“因为要直面病毒,所以每次进入实验室,都要戴上防护帽、N95口罩、防护手套,穿上防护服……”河北燕达医院中心实验室负责人王立生说,这些异常繁琐的三级防护穿戴程序,是检测组成员每天都要经历的。

由于一开始防护物资紧缺,检测组成员们进去一次至少5个小时不能出来,这期间不能喝水、上厕所。在转移样本时,需要打开EP管,检测组的成员们基本都出现了指甲盖分层的情况,手上贴着创可贴工作。检测组组长杨枭坦言:“最辛苦的是主操作手。主操作手在检测时需要双手悬空操作,不能离开操作平台丝毫,一个班次出来,常常累到虚脱。”

“及时而准确的检验报告,可以为患者的救治提供重要的诊断支撑。所以当天的标本,不管到多晚,我们都尽全力检测完成,不让标本放置过长时间,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王立生说,所有人都抱着早一分钟发报告就早一分钟诊断、早一分钟治疗的信念。他们中有人最长一次的检测工作长达16小时。令王立生感动的是,检测组成员们虽然都年轻,最小的仅23岁,但连续坚守的一个多月,三班倒、24小时值守,无人抱怨,更无人退缩。

病例样本送至中心实验室后,要放置在生物安全柜中,然后经过12个精细的步骤完成检测。王立生介绍,为了防止样本被污染,也防止检测人员被感染,病例样本必须在负压的生物安全柜中,经过滤膜过滤后才能打开并取出。

“样本取出后,首先要在专门设备中对病毒进行56℃灭活30至60分钟,再对样本进行编号,并将样本放置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内进行核酸抽提。抽提结束后,加入成品试剂,放入扩增仪中进行基因扩增。扩增完毕后,再查看结果,综合指标判断阴阳性,并最终出报告。”杨枭介绍,整个过程要持续5个小时左右。

核酸检测工作虽然不是直接接触患者,但却是直接接触有传染性的样本。其中每一个实验环节都有产生气溶胶的风险,需要时时小心、处处谨慎。“这样直面病毒,说完全不怕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及时有效地为临床提供技术依据。科学规范的操作、专业的防护,能够尽量避免这种潜在的危险。”杨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