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

红十字(9958)应急救援队:“迷雾”中的坚守

时间:2020-03-04

2月25日清晨,在安次区落垡镇东张务小学附属幼儿园,红十字(9958)应急救援队的陈征,正忙着跟队友一起为又一次义务防疫消杀做准备。

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口罩和防毒面具,背上装满汽油、柴油和消毒原液的背桶,提起弥雾机……伴随着“隆隆”的声响,一团团白雾喷涌而出,陈征瞬间被淹没在“迷雾”中。

陈征提着弥雾机,对幼儿园房前屋后的空地进行认真消杀。五分钟后,他结束消杀作业,卸下了沉重的背桶。“我戴着口罩、防毒面具,太憋气,说不了话,您就别采访我了。”陈征急匆匆上了车,他要赶往下一个消杀点。

“次氯酸钠附着在硬质表面上,药效可以保持3—5天,具有很好的预防和阻碍病毒传播的作用。”消杀现场总指挥李静说,消杀队的作业地点主要集中在隔离点、无物业小区、企事业单位等人员密集或疫情高危场所。一个多月来,他们的足迹遍布廊坊各县(市、区)。

据了解,这支负责义务消杀的队伍共有固定人员30人,全部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且经过严格筛选。每天晚上,消杀队会在微信群中发布第二天的作业任务,有时间、有意愿参加的人即可报名。经过第二轮筛选后,组成一支临时队伍奔赴一线。

“工作确实挺辛苦的,每个人都不容易。”李静说,背桶重20公斤,弥雾机5公斤,队员们每天要在负重25公斤的情况下,走10多公里,工作强度很大。一天下来,很多队员的肩膀被磨破,加上长时间与消毒液接触,嗓子会不舒服、眼睛会干涩流泪。

张司锦,消杀队成员之一,从大年初一开始消杀作业,他一直坚守在一线。“消毒原液是次氯酸钠,具有腐蚀性,我们从里到外的衣服都褪色了。”透过防护服,张司锦棉衣和裤子上有一大块一大块的白色斑块,这些都是消毒原液浸透后留下的。

苏学柏是救援队中年龄偏大的队员,为了让他能够充分休息,这次的消杀并没有安排他参加。可当队员们集合时,发现苏学柏已经准时到了。“我就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添乱。”背着小型喷雾器,苏学柏投入了战斗。

徐松,一名90后小伙。参加消杀的第一天,他的手就因为过敏开始红、痒,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大家都很辛苦,这时候谁愿意做逃兵?”可坚持几天后,手上起了很多水泡,疼痛难忍,徐松不得不从一线撤了下来。

由于处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为尽可能减少人员聚集,消杀队的成员谢绝了很多社区、企事业单位安排的快餐,方便面、火腿肠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我们整天在外面跑,感染的风险大,队员们都不想给别人添麻烦。”说起这些志愿者,红十字(9958)应急救援队队长李景辉红了眼眶。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救援队的消杀重点逐渐转向各中小学。李景辉说,他们会一直坚守,直到疫情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