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文安县新镇镇东代村妇联主席苏桂玲、副主席刘荷藕和闺蜜成了村里的“网红”,只因她们义务做饭送到村防控卡点,十几天下来,村干部和志愿者都说吃胖了。
在东代村,总能看到几名女同志的身影,她们是消毒专家、防控宣传员,还是给一线志愿者做爱心餐的炊事员。
防控初期,“娘子军”只有苏桂玲、刘荷藕和周边邻居五六个人,白天到村防控卡点参与执勤,排查过往车辆、人员,晚饭后再到各个村口转一转。
“我们村不大,可有大大小小的工厂20多个,还紧邻国道,吃完饭就要巡视,看看有没有外来人员出入。” 正是转一转这功夫,刘荷藕还真发现了问题,“在村防控卡点值守的村干部和志愿者,不是在饭点交接班,午饭和晚饭经常用泡面凑合,看了挺不忍心的。”
不能像男同志那样值夜班、干力气活,做饭、送饭还是在行的。想到这,刘荷藕就和几个闺蜜商量,“我家提供厨房,离防控卡点近”“咱们集资买菜,分组做饭,不聚集”“一天管中午、晚上两顿”……第二天,三名志愿者打头阵,像模像样地做起了“爱心餐”。
午餐准备工作从上午8点多就开始了,采购食材、择菜、切菜、蒸饭、炒菜,赶在11点半前分装完毕,送到村防控卡点。村干部和志愿者们吃上热乎乎的家常饭菜,把照片发到村里的微信群,还打出了“五星好评”。
村里的妇女们看到后,纷纷加入进来。现在这支“娘子军”有20多名志愿者,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30多岁。“我们分组,每组三个人,轮流做午饭和晚饭。做饭我们擅长,都是一村人,大伙儿也不见外,中午我去送饭,那哥几个跟我说想吃饺子呢!”苏桂玲笑着说。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娘子军”还在村街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清扫街道、胡同,“能为抗‘疫’出一份力,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大家都愿意做。” 刘荷藕坦言,只要疫情不结束,她们就会坚守岗位,“争取让在一线辛苦的乡亲们再多长几斤肉!”
连日来,东代村“娘子军”的热情已经感染镇里的多个村街,各村的妇联陆续行动起来,成为疫情防控中的“巾帼力量”。